Sunday 20 February 2011

Tango Agentinian Steak House

向來不太喜歡吃牛扒, 因為'啖啖肉'不是我所愛, 而且在此地真正有水準的, 吃得過的牛扒餐廳實在不多。對上一次到steak house已經是年半前, 吃的是Ruths' Chris的 cowboy ribeye。

這店主打的是阿根廷牛扒。事實上要數世上好吃的牛扒, 很少人會想到阿根廷, 就算提起亦多是出產中低檔的牛肉 (而不是牛扒)。

當初食肉獸提議要到這間Tango, 我是以一半試新店, 三分'頂硬上', 兩分'好久沒有鋸扒' 的心態而來。且不抱什麼地方的牛扒好吃一點的想法, 就只是試試阿根廷牛扒的特色。結果是這steakhouse我是願意短期內再訪的。


我倆的座位是近荷里活道的露台, 當晚是星期五, 附近蘭桂坊的狂歡熱鬧比較吵耳。

一入門口就注意到右手邊的大炭火爐 (沒拍照), 師傅就是在這炭火爐烤牛扒, 貨真價實。而且火爐亦為餐廳增加不少氣氛, 絕對是全店焦點所在。

Morcilla Sausage - Local blood Argentinian sausage

食肉獸愛血腸, 就來一客。有西班牙影響的地方就必有血腸, 阿根廷亦不例外。

這裡的morcilla是home made, 做得亦很有原始的感覺。上碟時配有一小缽Criolla (醃漬酸燈籠椒及洋蔥), 減低morcilla的肥膩感。Morcilla 的腸衣是用天然的動物腸膜做, 用刀切下就'吱吱'清脆作響, 但要費些勁才切得斷。

Morcilla 放入口, 是非常'血'的礦物加血腥複雜味道, 很對辦, 同時又有強烈胡椒味來平衡。除了牛血外,亦加入了牛肉, 牛筋和肥膏, 口感煙韌軟糯, 真的一吃就上癮。上星期再訪時亦要了一客。
喜歡的人會愛上, 不喜歡的人會抗拒, 沒有中間路線可言。

Roasted Peppers, Marinated in Garlic and Olive Oil

我以為會似是意大利式的橄欖油泡燈籠椒, 這個似乎是醋泡的多。燈籠椒不太像是烤過, 而且醃漬得好軟爛, 這個side dish失色了。

Sirloin - 12oz

點了medium rare的。上桌時, 充滿香噴噴的炭火味和牛香, 份量亦十分驚人 (對胃口小的我們而言)。偷看鄰桌的兩個女人, 要了一人一份牛扒, 都只能吃到一半。

3 of 6 Salsas (clockwise):-
Dijon Mustard, Horseradish and Grained Mustard

3 of 6 Salsas (clockwise):-
Criolla, Chimichurri and Spicy Tomato

每一種醬都醮來試味, 最喜歡和最有特色的是 Chimichurri, 據說是源自阿根廷和附近國家, 是一種當地常用的牛扒醬汁, 以橄欖油和不同的香草調製。

起初我就想Chimichurri的材料怎麼會和牛扒搭配得來? 但試過就發現橄欖油不單沒有蓋過牛香, 反而能將之提升, 而且為脂肪較少、肉感很強的阿根廷牛補充一份油滑, 而香草碎帶來恰到好處的平衡。好棒的醬料。

Sirloin

要了medium rare的 Sirloin, 切開中間還是粉紅色, 帶生, 看來火侯拿捏得準繩。肉並未經調味。

阿根廷牛本來就肉味強, 而這店的牛扒都經過dry aged過, 所以更是肉味鮮濃。肉質算是鬆化,吃起來還有陣陣炭火香。只嫌旁邊有一小部份烤得過熟, 硬得不能吃。如果要rare的可能效果更好。

上星期再訪, 要了個Gaucho Platter (沒拍照), 有Short ribs, Fillet和 Skirt, 當中以Skirt的軟滑鬆化最好吃, 下次必定會選。

Tango Agentinian Steak House, 1/F, 77 Wyndham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Thursday 10 February 2011

Gough 40

一個陽光普照的日子, 懶洋洋地吃個long lunch。心水的On Lot 10沒有開門, 想再吃那個真正做到"神作級"皮脆肉嫩的春雞 (沒有誇張, 試過的朋友都讚) 也沒門, 就改到旁邊的Gough 40。

Gough 40其實一點也不賴, 環境比較闊落雅緻, 有大大個西式格子窗, 半開式的門面, 有好悠閒的感覺。

 Garlic Bread

焗得外表頗脆的蒜蓉包。暖烘烘的很好吃。

Pumpkin and Corn Soup

這個湯喝下去比看起來清淡得多。湯看似典型的西式濃湯, 但其實沒有加麵粉, 忌廉, 牛油等材料, 所以像粥水般稀。味道全靠南瓜和粟米的甜, 質感亦是來自這兩材料, 非常清新可喜。

Grape and Orange Salad

橙和西柚都鮮甜多汁, 夠開胃。

Roast Free Ranged Spring Chicken

雞皮烤得比較乾身, 仍算香口, 雞肉亦夠肉汁豐厚, 但比起鄰店On Lot 10的神作, 還一段距離。
旁邊的薯蓉以牛油拌得香滑, 加入了不少紅蘿蔔粒和粟米, 令口感及味道多些變化, 很有心思。

Grilled Kurobuta Pork Loin in Teriyaki Sauce

黑豚扒燒成僅熟, 火候控制合格。肉質是黑豚應有的軟熟, 肉味亦夠。可是吃不了一半, 我就覺得這個燒黑豚扒味道好似叉燒! 因為是燒汁 + 豬肉的組合啊! 來到後半塊就開始覺得吃力, 真是太叉燒的感覺了, 而且黑豚扒開始冷卻, 肉質又好像變得稍硬了。

最後沒有吃光整塊黑豚扒就投降了。整體味道其實不錯, 但實在太似叉燒, 是非戰之罪, 還是以其他醬汁 / 煮法好些。下定決心以後不吃燒汁豬扒。

Gough 40, 40 Gough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Friday 4 February 2011

Only Buonasera

又是girls talk的時間。幾經騰折之下才選到這間意大利餐廳Only Buonasera。坐下來發覺遊客比本地人多,  不知就裡的就會覺得是遊客才會去的餐廳。其實餐廳主人和大廚都是意大利人, 做的菜應該會比較正宗和傳統 (甜品可能例外), 不會亂搞 fusion。

Fried Artichoke and Tomato Bruschetta

這是Amuse bouche。Bruschetta 的蕃茄下得很慷慨, 完全覆蓋著麵包。蒜頭有切成蓉的混入蕃茄中, 亦有正宗的用生蒜瓣擦在麵包上。反而炸洋薊炸的頗油膩。

Novus Processco

隨便點的酒。

Swordfish in Sailor Style with Extra Virgin Olive Oil, Lemon Juice and Fresh Herbs

劍魚扒是意大利菜中海鮮的代表。未試過劍魚的話, 會以為牠肉質會很粗糙, 腥味重。其實劍魚的肉滑而富彈性, 魚香亦算濃。這餐廳將魚扒燒得有點烤紋, 橄欖油又燒得香, 連伴碟的蔬菜亦烤得引出香味, 真想一個人獨佔整碟。

Risotto Fisherman Style

海鮮 (除了青口) 都是用新鮮貨。整個risotto用蕃茄和魚湯吊味, 意大利米飯煮到al dente, 湯汁濃郁, 味道不錯。

Rigatoni with Meatballs and Pecorino Cheese

對肉丸的印象比較深, 因為吃得出真是以牛肉混豬肉, 加少量麵包碎的那種講究的正宗意大利做法。有肉香, 鬆化而且彈牙。

做食物, 如果肯以傳統正統手門正正經經的去做, 味道絕對不會有差。

Parmesan Cheese, 24-mths aged

餐廳送的小吃, 是新鮮原個開的24個月熟成的巴馬臣芝士。濃烈鹹香中有點結晶, 脆脆的, 別處吃不到這種新鮮芝士香。小店或熱情好客的店才會有這種'分享'的感覺。

Black and White Chocolate Mousse in Puffs

Panna Cotta with Strawberry Sauce

Panna cotta 做得滑不溜口, 有下雲呢拿籽, 不是某些店大欺客的魚膠粉加香精貨色。

Only Buonasera, G/F Empire Centre, 68 Mody Road, Tsim Sha Tsui,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