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8 April 2013

Emporio Armani Caffe

在米蘭, 要找好餐廳真不容易。遊客多, 自然就多混水摸魚的餐廳, 當然好些是由外來移民開的。

我們凌晨下機, early check-in後睡到下午3時多, 餓到半死才去附近的遊客餐廳隨便吃late lunch, 名字忘掉了但亦不值一提, 連gnocci都未煮熟, 想來都一肚氣。吃點東西之後人清醒了點, 檢討飲食策略, 寧可早訂位, 多付些錢也要吃得好, 不要再重蹈覆轍。

本來我是要去附近的Armani Ristorante, 但竟然去錯了地下的Emporio Armani Caffe. 因為我走了Via Crocerossa的入口, 其實應該經Armani在Via Manzoni的正門, 而且是要上樓的, 真是錯得離譜, 還要在點菜之後才想起! Jet lag加飢餓的影響真是可怕啊。

一切都已經太遲, 好歹都繼續吃下去。

我倆選了近門口落地玻璃的位子, 人少也清靜。室內都是黑加紅及善用燈光的設計, 來造成神秘及有型的效果, 和香港Armani / Aqua及前身的Armani Bar一脈相承。

點了一瓶香檳, 慶祝自己5天內經過兩次通宵凌晨機後, 仍然未死。

麵包勉強去碰一下, 不想有太多澱粉質下肚, 胃口留給之後的菜式。Foccacia做得像棉花般鬆軟, 而grissini就不夠脆。橄欖油滑溜得來清爽, 吃罷仍滿咀生香。

Con Uova Pochè

自從試過新加坡的DB Bistro的佳作, 在正式餐見到有洋蔥湯就會點, Armani這個是雙倍份量, 還要加溫泉蛋!

意大利版本風味迴異, 湯上面舖得滿滿的'國食'Parmigiano-Reggiano芝士, 以剛煮好的狀態上桌, 可以想像芝士的霸道鹹重香味已籠罩四周。用上地道的白洋蔥, 雖已煮得完全軟熟, 而仍有白洋蔥獨有的爽甜; 配上溫泉蛋更是在味蕾上各不相讓。喝完此湯, 人已經飽了大半, 但遍體暖和。

Insalata di Cesare (Insalata Iceberg con Ceasar Dressing, Pollo Marinato di Limone, Scaglie di Parmigiano e Crostini)

Tagliatelle Alla Bolognese con Porcini Saltati

這意大利麵是肉醬配牛肝菌, 又是味道剛烈的菜。闊麵的小麥味不錯, 醬汁份量準繩, 保持麵條濕潤又恰好掛身。肉醬及牛肝菌鹹了點, 但底味豐富且酒香極濃郁, 充滿'鑊氣'。

In Crosta di Pane con Tortino di Radicchio, Provola e Olivelle

超級酥香嫩滑的羊扒, 外面包著麵包糠及青橄欖碎。橄欖碎為羊肉添上鹹味及特有的油香, 但配上Provola芝士就嫌稍膩。

份量大又滯肚, 每人只吃兩個菜就夠了。離開時還在門外遇上一部超級酷的黑色Ducati.

Emporio Armani Caffe, Via Crocerossa 2, Milan, Italy

Friday 19 April 2013

22 Ships

和好久不見的友人聚舊, 就拉她去船街一帶找吃的。在沒有訂位之下, 竟可在近期紅得發紫的22 Ships勉強擠到兩個位子。看雜誌得知餐廳主理人Jason Atherton曾在el Bulli工作近十年, 但我對份子料理沒有好感, 雖知這是吃modern tapas的地方, 希望不是賣molecular tapas.

店面有大半是半露天的座位, 原本是很有風味的一件事情, 但附近多車, 廢氣又吹不散, 真是大煞風景。

Scallop ceviche, cucumber & radish, yuzu soy dressing, apple

沒有set lunch, 所以我和友人都各自先叫一碟, 之後看情況再添。這帶子一上桌已知不妙, 份量很少, 連忙再多叫兩碟。

這個是從一姊妹餐廳Pollen Street Social移植過來的大熱菜式。Ceviche就是西班牙, 葡萄牙沿海一帶的海鮮魚介生吃涼拌的吃法。擺設得精緻, 帶子毫無疑問是北海道刺身級別貨色, 汁醬有柚子, 醬油等。味道清新怡人, 但對於吃慣了沙律和刺身的我們來說, 則沒有驚喜。

Squid Paella with parsley dressing

份量亦是少的一碗, 竟令我聯想起'細蓉'。有幾片小小的烤魷魚, 烤得頗香但不夠鮮。主角paella每一口都是澎湃的海鮮精華, 雖然濃烈但不膩滯。和risotto不同, paella的飯是熟透的, 這個飯火候拿掐準繩, 軟硬適中, 也不黏口。

Roasted Baby Gem Lettuce with Anchovy and Parmesan Mayo

不似沙律, 反而是一個有不同風格的鹹香食材混雜而成的前菜。

Baked bone marrow, Onion jam and sourdough, gentlemen's relish butter

一見餐牌上有牛骨髓, 我又忍不住要點了。

麵包片又是硬得咬不動, 我已在不同餐廳都遇上這個問題。為什麼其他食物都出色, 但對一片小小的麵包竟然不肯下些功夫呢?

這裡的做法是牛骨為橫切, 骨髓混入牛肉絲及香草來煮, 好容易就可以用小匙搯起。跟一條直切筒骨挖出來 (如St. John Bar & Restaurant)那個傳統煮法多了幾重功夫, 好處是可將所有牛骨髓吃完。但很可惜這個新方法完全埋沒了牛骨髓的獨有香味, 只感覺是在吃牛肉絲。

牛骨下面煮成一片黑色糊狀是洋蔥醬, 可加強牛骨髓的底味; 而麵包上橙色的是gentlemen's relish, 酸酸甜甜。可惜兩者都解救不了牛骨髓失味的問題。

22 Ships, 22 Ship Street, Wanchai, Hong Kong

Friday 12 April 2013

Amo Eno Wine Bar & Shop

和食肉獸去小酌兩杯。在中環IFC一帶有幾個選擇, 想起Amo Eno有張高科技的互動多點觸控LCD螢幕桌子, 幾好玩, 就選了這兒。 

Amo Eno不是一般有個酒保在吧枱後工作那種酒吧。要點酒就靠那張LCD螢幕桌子。之前在Discovery Channel見過, 是在Vegas最新推出的科技產品, 想不到這麼快香港又會有。要點酒選酒, 只要手觸螢幕上的酒瓶圖案, 就會顯示出各酒的資料。酒牌亦有篩選功能, 便會以國家, 年份, 特性和葡萄品種提供符合喜好的選擇, 又能連接Facebook和Twitter, 即時分享 (或炫耀) 品酒體驗。

同場還有自助酒機, 很多wine bar都有, 而且其實到最後還是以侍者奉酒, 所以沒有去踫它。

酒吧送上的麵包片小食, 盛器就是瓷器袋子配石磚, 很有型。麵包片沒有味道, 最要命的是薄得來極硬。吃了兩片就投降。

據侍者介紹, 酒吧東主是酒界有名的Charles Banks, 有本銷量很廣的葡萄酒雜誌, 云云。很可惜, 我對酒真是一竅不通。

2006 Dolce Late Harvest, Napa Valley

濃厚誘人的花香及蜜糖味, 頗甜而順喉。酒是最漂亮的琥珀色。

2006 Michel Magnien Morey St. Denis 'Chaffots'

容我以最有限的字彙來形容此酒 - 來自Burgundy, 以Pinot Noir為主釀製。充滿木及堅果氣息, 最後帶點礦物味作結。

Purple Potato Pomme Frites with Muscat Bacon Jam

既然是酒吧, 這裡就徹底得每一款食物都加入不同的酒烹調, 特別又有心思。紫薯條即炸即上桌, 熱得燙手, 香脆得來不油膩。附上的煙肉醬加了甜酒muscat, 惹味得要用薯條刮去最後一點。


Amo Eno Wine Bar & Shop, Shop 3027, Podium Level 3, IFC Mall 1 Harbour View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Sunday 7 April 2013

夜上海 yè shanghai

和大老闆食飯, 必食中菜, 更是無北京填鴨不歡。可惜我早已食到厭, 就算鴨燒得再好也沒用。一早向秘書說明今次不要北京填鴨, 其他由她發辦。難得一次不用吃鴨, 可是鬼佬竟抱怨'No peking duck? So why should I come to Hong Kong?' 好呀, 你是老闆, 你說要去西九明將都可以囉。也就是說以後每次都必備填鴨喇。

雖然如此, 但今次選的夜上海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環境雅致整潔。因為要照顧區內多外國人, 菜式味道和賣相肯定是有點偏外國人口味, 不要期望有傳統上海菜的濃油赤醬。

冷菜併盤, 有鎮守肴肉, 棒棒雞, 花雕酒醉雞, 蔥油海蜇頭, 脆皮素鵝, 燻魚。都是保守選擇, 味道不是特別出色, 所以也就不拍照或贅述。

XO豆辨醬煎原隻明蝦球

XO醬和豆辨醬用來混合做醬汁當然香辣惹味, 配大蝦及蘸鹹蛋散都好。

筍尖清炒莧菜

一般的炒菜都不受注重, 但這個出奇地炒得嫩滑又清新。

龍鬚魚絲

據秘書說這魚絲是特地用上鱸魚, 比較彈牙但食味未見突出。

牛柳粒鍋巴卷

這鍋巴卷的組合真不錯 - 裡面的黑椒炒牛柳粒柔軟惹味, 汁料稠得掛身, 配外層無調味的脆鍋巴, 兩者相得益彰。貪心地想, 如果可以要一件做宵夜也真不錯。

蟹粉釀蟹蓋

時值大閘蟹季尾聲,  把握機會吃最後一批大閘蟹。蟹蓋雖小, 但我不太相信是一隻蟹拆肉拆蟹粉就填得滿一個蟹蓋。大閘蟹肉始終較腥及鬆散, 幸有蟹粉蓋面補上濃厚蟹香。

蟹肉蛋白菠菜羹

色彩深綠中見雪白, 我覺得很好看, 但同桌的好幾位女子就驚呼不絕, 又說老闆會不會覺得恐怖呀? 人家的pea soup, brocoli and spinach cream soups都是綠色呀, 不要大驚小怪好不好。

雖然湯羹顏色深, 但味道其實很淡雅 - 材料有蟹肉絲, 蛋白及大量菠菜。有濃濃的蘇杭氣息多於上海的濃油赤醬。

肉汁小籠包

少不了的上海菜代表, 小籠包。做到了皮薄多汁的標準, 更重要的是真肉汁, 不是一泡油。市面上有很多餐廳做的小籠包是油多於汁, 蘸多少醋也解不了膩。

香蕉高力豆沙

秘書選擇上有點保守, 但會棄飯配麵, 而取小籠包及上海粗炒麵 (沒拍照), 配搭平衡, 值得一讚。餐廳走摩登大路路線, 菜式就是有點水準但沒有驚喜。

夜上海 yè shanghai, 香港金鐘太古廣場3樓